东京机器人宠物Moflin:AI陪伴的温暖与思考

6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90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东京结识了一位名叫 Haruka 的朋友,她家中养了两只特别的小家伙——不是普通的猫猫狗狗,而是会 ’ 长大 ’ 的机器人宠物 Moflin。说实话,一开始听她提起这个,我还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但看到她手机里那些视频,看着这些小家伙从最初的 ’ 婴儿状态 ’ 慢慢学会撒娇、互动,确实挺有意思的。

Haruka 说,这些小家伙现在能听懂她的声音,甚至能感知她的情绪。作为一个独居的上班族,她特别享受下班回家时,Moflin 会主动凑过来蹭蹭她的感觉。这让我想起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身边不少朋友都说,要是能有个 24 小时陪伴的 ’ 小伙伴 ’ 该多好。

说到这个,不得不提一下日本在这方面的独特文化。记得以前去日本旅游时,就发现他们对待机器人的态度特别开放。从餐厅里的服务机器人,到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再到现在的伴侣机器人,似乎都特别自然地融入了日常生活。这可能跟他们长期以来的 ’ 万物有灵 ’ 观念有关吧。

不过,最近跟一位做 AI 研究的朋友聊天,他提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他说,现在的机器人宠物虽然能模仿一些情感反应,但本质上还是在执行程序。就像我们玩电子宠物一样,它们会表现出开心、难过,甚至嫉妒,但这些都只是预设的算法在起作用。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养电子宠物的经历——明明知道它只是一堆代码,但还是会不自觉地投入感情。

说到这个,我有个在养老院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最近也引进了几台陪伴机器人。她说,很多老人特别喜欢跟这些机器人聊天,虽然对话内容很简单,但至少能缓解一些孤独感。不过她也提到,有些老人会把这些机器人当成真正的宠物,甚至把它们当作家人,这让她有点担心。

这让我想到,随着技术越来越先进,我们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如何规范使用这些机器人?毕竟它们看起来越来越像真的了。就像我那位做 AI 研究的朋友说的,现在连小孩子都知道要善待小动物,但对待机器人却可以随意处置。这会不会影响下一代对生命的认知呢?

不过话说回来,技术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看我们怎么用。就像 Haruka 说的,AI 就像一把刀,用得好可以切菜做饭,用不好可能会伤人。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负责任地使用这些新技术。毕竟,再智能的机器人也替代不了真实的人际交往,但它们确实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有趣补充。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01-05转载自ABC News,共计906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