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76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东京都立大学近日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发的新型原子层状材料有望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关键支持。研究团队发现,该材料在氧化过程中电阻率降低了五个数量级,降幅达到同类非层状材料的百倍以上。这一发现可能为下一代人工智能计算设备,特别是忆阻器的开发提供重要材料基础。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更高计算能力的需求正推动着材料科学领域的创新。忆阻器作为具有 ’ 记忆 ’ 功能的电子元件,其性能与大脑中的突触类似,被视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的核心组件。东京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冈大智副教授的带领下,专注于研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电阻率变化特性。
研究团队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 Sr 3 Cr 2 O 7−δ 薄膜。这种具有钙钛矿型结构的材料在空气中加热处理后,表现出显著的电阻率降低。通过深入分析晶体结构,研究人员发现材料中的氧空位在加热过程中被填充,导致铬原子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层状薄膜与三维结构材料在氧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结构变化与铬氧化态变化的协同作用,使得导电电子能够更自由地在材料中移动。
这一发现不仅限于单一材料,更为薄膜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团队相信,氧化与层状原子结构的结合这一设计原则,可以应用于开发更多新型薄膜材料。这种创新方法有望为忆阻器和高能效芯片的研究开辟新方向,为未来计算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
该研究得到了多个科研项目的支持,包括 JSPS-KAKENHI(资助号 20H02704)、SPring- 8 的 HAXPES 实验(提案号 2022B1574)、KEK-PF(提案号 2021S2-002)以及东北大学材料研究所的 GIMRT 计划(提案号 202312-CRKEQ-0010, 202412-CRKEQ-0018)。这些支持确保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