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8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朋友家的音乐聚会上,一把吉他引发的即兴创作让我对音乐创作有了新的思考。当 Suno AI CEO Mikey Shulman 在 20VC 播客上提出 ’ 大多数人并不享受制作音乐的过程 ’ 这一观点时,确实引发了音乐圈的广泛讨论。
Shulman 认为,传统音乐创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要精通乐器或制作软件,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轻松。作为一个曾经尝试学习吉他却半途而废的人,我深有体会。记得刚开始学吉他时,手指被琴弦磨得生疼,和弦转换总是卡壳,那种挫败感确实让人想放弃。
然而,这种观点似乎有些片面。就像我那位坚持学吉他的朋友所说,音乐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从磕磕绊绊到能完整弹奏一首曲子,这种进步带来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而且,音乐创作也不一定非要达到专业水准。简单的哼唱和打拍子也是一种创作,也能带来快乐。
Suno AI 的技术确实让音乐创作变得更简单了。通过输入文字描述就能生成音乐,这听起来很酷。但我觉得这更像是音乐欣赏的延伸,而不是真正的创作。就像 Shulman 说的,他们想让 10 亿人都能享受创作音乐的乐趣。这个愿景很美好,但可能忽略了音乐创作的本质 – 那种通过不断练习和突破自我带来的满足感。
有意思的是,Shulman 把音乐创作和跑步做了类比。他说大多数人都放弃了跑步,因为太难了。但我觉得这个类比不太恰当。跑步的乐趣不就在于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吗?音乐创作也是一样。虽然过程可能很艰难,但正是这种挑战让它变得有意义。
说到 AI 音乐生成,我最近试过几个类似的工具。生成的音乐听起来还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能就像 Shulman 说的,他们公司对音乐充满热爱和尊重,但 AI 生成的音乐似乎缺少了那种 ’ 人味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学钢琴时,老师常说的一句话:’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 ’。也许这就是 AI 音乐和人类创作的区别吧。
总的来说,Shulman 的观点确实引发了一些有趣的思考。音乐创作到底应该是轻松愉快的,还是充满挑战的?AI 技术会让音乐创作变得更普及,还是会改变它的本质?这些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音乐创作中那种通过努力和坚持获得的成就感,是任何 AI 都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