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0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最近科技圈里最热的话题,莫过于 Sam Altman 那个听起来像科幻电影名字的 Stargate 项目了。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 5000 亿美元这个数字时,差点以为自己在看《星际穿越》的续集剧本。但现实往往比小说更魔幻,不是吗?
记得去年有报道说,Altman 在日本寻求电力支持时,把当地官员都逗乐了。现在想想,那些官员可能笑得太早了。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计划,居然真的获得了软银、甲骨文和阿布扎比基金的支持,甚至连白宫都出来站台。特朗普和 Altman 同框的画面,简直就像科幻片里的平行宇宙。
不过,作为一个在科技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首先,5000 亿美元这个数字就让人心里打鼓。软银手头只有 300 亿,甲骨文 110 亿,就算加上 MGX 的 1000 亿基金,离目标还差得远呢。更别提 OpenAI 自己还在疯狂烧钱,去年就烧掉了 50 亿。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那个最终缩水的 LCD 工厂项目。
说到电力需求,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一个 AI 数据中心消耗的电力相当于一个小城市,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变形金刚》里那些巨大的能量块。据说 Altman 还在投资核聚变,这倒是个有趣的赌注,但 2028 年实现商业化?我持保留态度。
最让我担心的是,整个项目似乎建立在一个假设上:更多的计算能力 = 更强大的 AI。但 DeepSeek 的例子告诉我们,也许更聪明的算法才是关键。如果 Stargate 最终建成了,却发现押错了方向,那可就尴尬了。想象一下,花了几千亿美元建了个超级计算机,结果发现隔壁老王用一台笔记本就搞定了同样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硅谷向来是靠梦想和胆量吃饭的。Altman 这个人确实有两把刷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拉来这么多大佬站台,不得不佩服他的手腕。只是希望这次不要重蹈 WeWork 的覆辙。毕竟,5000 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这要是玩砸了,恐怕连硅谷的宽容度都承受不起。
说到底,Stargate 到底是 AI 革命的里程碑,还是另一个科技泡沫,恐怕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倒是很期待看到这场大戏如何收场。毕竟,在科技界,有时候最精彩的故事,往往来自于那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疯狂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