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律师因不当引用AI生成案例被罚800新元

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89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新加坡最高法院近日裁定,一名律师因在民事案件中引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虚构的法律案例,需向对方支付 800 新元(约 620 美元)的个人费用。这一判决引发了关于法律专业人士在使用 AI 工具时的责任界限的广泛讨论。

在 10 月 2 日公布的判决中,助理注册官 Tan Yu Qing 明确指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向法院提交由 AI 生成的虚构法律权威都是 ’ 完全不允许的 ’。她强调,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司法资源,还可能损害公众对法律职业的信任。

 新加坡律师因不当引用 AI 生成案例被罚 800 新元

本案涉及原告 Tajudin Gulam Rasul 和 Mohamed Ghouse Tajudin 对被告 Suriaya Haja Mohideen 的诉讼。在 2025 年 6 月提交的书面陈述中,原告律师 Lalwani Anil Mangan 引用了一个后来被证实为虚构的案例。当这一错误被发现后,原告律师试图以 ’ 印刷错误 ’ 为由进行解释,但法院并未接受这一说法。

在调查过程中,Lalwani 律师承认,原始工作是由一名刚获得执业资格的初级律师完成的,该律师使用了生成式 AI 工具来准备案例。然而,法院指出,作为资深律师,Lalwani 有责任监督和核实所有提交给法院的材料。

Tan 助理注册官在判决中表示,这一事件反映了 ’ 全球范围内法院用户过分依赖生成式 AI 工具而不验证其输出准确性的令人不安趋势 ’。她指出,虽然新加坡法院对 AI 工具的使用保持中立态度,但使用者必须对其提交的所有内容承担全部责任。

判决还强调,尽管技术工具可能增强法律实践,但律师和律师必须认识到这些工具的固有局限性。Tan 指出,’ 每位律师都有个人责任遵守其职业义务,不能将法律研究和起草书面陈述等任务完全委托给生成式 AI 工具,而不进行独立验证。’

最终,法院驳回了 Suriaya 女士的申请,并裁定她承担原告的费用。同时,由于引用虚构案例,Lalwani 律师被命令支付 800 新元的个人费用。这一判决被视为向法律界发出的明确信号:在法院事务中使用 AI 工具时必须保持谨慎和责任感。

此案不仅在新加坡法律界引发关注,也为全球法律专业人士敲响了警钟。随着 AI 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在利用技术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法律程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10-03转载自CNA,共计899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