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5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新加坡——与许多本地中小企业一样,软件解决方案公司 Elixir Technology 渴望乘上人工智能的浪潮。然而,这家为客户提供智能和数字应用平台的公司,正面临寻找合适 AI 人才的困境。
Elixir Technology 联合创始人 Lau Shih Hor 表示:“几年前我们尝试聘请一位 AI 专家,结果是一场噩梦,因为每隔几周,就会有公司给他提供 30% 的加薪。”他补充道,公司最大的挑战是找到理解如何将 AI 应用于“正确的用例和正确目标市场”的人才,具备这种跨领域专业知识的人并不多。
五月中旬,科技行业贸易协会 SGTech 与咨询公司 EY 合作,与包括 Elixir Technology 在内的 40 家公司举行了闭门讨论,以探讨新加坡如何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关税风险中成为可信赖的 AI 中心。EY 发布的九页报告指出了新加坡在 AI 发展中的关键瓶颈,并提出了 14 项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报告指出,新加坡缺乏一个全球性的 AI 品牌——类似于航空旅行中的樟宜机场品牌——并且没有为初创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以产生全球影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报告建议成立一个国家级 AI 工作组,类似于为应对新冠疫情而设立的多部门工作组。
尽管新加坡已经制定了国家 AI 战略,并通过各种举措推动更广泛的 AI 应用,但 EY 新加坡政府和公共部门负责人 Samir Bedi 表示,设立一个涉及多个部门的专门工作组将改善协调。“设立一个围绕 AI 价值创造、就业影响和社会契约进行关键决策讨论的工作组,将使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并带来更快、更高效的成果,”Bedi 在 9 月 3 日的媒体简报会上表示。
SGTech 执行董事 Yean Cheong 认为,新加坡应在 AI 创新类型上采取战略立场,并向公司提供更清晰的指导。“然后它可以指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以及我们希望鼓励开发什么样的平台或模型,”Cheong 说。明确新加坡的 AI 竞争优势也可以帮助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发展,无论是培养世界级的研究人员,还是专注于为商业需求调整 AI 的应用工程师。
报告还强调,尽管有各种政府计划来提升新加坡的 AI 能力,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国家 AI 品牌或旗舰计划。EY 东盟数据和 AI 负责人 Manik Bhandari 表示:“正如新加坡在航空旅行和物流等领域建立了全球公认的枢纽一样,现在的目标应该是将新加坡定位为全球 AI 枢纽。”他补充道,新加坡可以强调的一个叙事是其劳动力的 AI 熟练度。
报告还发现,参与 SGTech-EY 讨论的公司对新加坡能否很快产生 AI 独角兽表示怀疑,指出投资者兴趣有限,获取 AI 基础设施的成本高。在全球 AI 竞赛中,公司的成功可能更少依赖于创新,而更多依赖于快速扩展的财务资源,有时甚至通过免费提供服务来实现。
尽管有政府补助,但资金数额仍然较小。更具选择性的投资策略——对少数高潜力初创企业进行更大规模的押注——可能会提高全球成功的机会。“新加坡目前很少有初创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并取得重大成功。这反过来又降低了当地初创企业对硅谷风险投资家的吸引力。进行战略性的大赌注可能有助于改变这一动态,并提升新加坡在全球 AI 舞台上的地位,”Bhandari 说。
EY 的报告于 8 月底发布,并提交给数字发展和信息部、贸易和工业部、人力部、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和新加坡企业发展局。SGTech 正在与政府机构就拟议的政策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