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培育微型人脑助力生物计算机革命

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79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瑞士 Vevey 的 FinalSpark 实验室,科学家们正在将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变为现实:他们成功培育出微型人脑,并将其用作生物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可能改变人工智能(AI)的发展方向,还可能大幅降低计算所需的能源消耗。

FinalSpark 的联合创始人 Fred Jordan 博士带领团队,通过将人类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再培养成神经元集群,最终形成“类器官”。这些微型大脑虽然远不及人类大脑复杂,但具备相同的构建模块。经过数月培养,这些类器官被连接到电极,尝试对简单的键盘命令做出反应,通过电信号的传输与接收,初步展示了其作为计算机的潜力。

科学家培育微型人脑助力生物计算机革命

Jordan 博士将这一技术称为“湿件”,以区别于传统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他解释说,生物计算的目标是让神经元能够像 AI 一样学习,并适应执行任务。尽管这一概念对许多人来说仍显得陌生,但 Jordan 博士认为,这正是对大脑本质的重新思考。

然而,生物计算面临诸多挑战。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 Simon Schultz 教授指出,类器官缺乏血管系统,无法像人类大脑那样通过血液输送营养。目前,FinalSpark 的类器官最长存活时间为四个月,科学家们仍在研究如何延长其寿命。

在类器官死亡前,团队有时会观察到一阵类似人类临终时的活动激增。Jordan 博士表示,这种现象虽然令人遗憾,但也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生物计算的应用前景广阔。澳大利亚公司 Cortical Labs 已成功让人工神经元玩经典游戏《Pong》,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利用微型大脑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和自闭症。Lena Smirnova 博士认为,生物计算应作为硅基 AI 的补充,而非替代品,同时推动疾病建模并减少动物实验。

尽管生物计算仍处于早期阶段,Jordan 博士对其未来充满信心。他坦言,自己一直是科幻小说的粉丝,如今却仿佛置身于科幻世界中,正在书写这一领域的未来篇章。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10-04转载自BBC,共计793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