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工程:AI交互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6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65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 AI 领域,提示工程正成为热门话题。作为一名经常与 AI 打交道的从业者,我深刻体会到这项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记得去年使用 ChatGPT 编写代码时,仅调整提示词就耗费数小时,有时一个标点符号的改变就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体验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谷歌 DeepMind 研究员 Meredith Ringel Morris 在《ACM 通讯》上发表的观点颇具启发性。她认为提示工程本质上是一个糟糕的用户界面设计,这一观点引发了我的共鸣。在日常人际交流中,我们不会过分关注用词选择,但与 AI 对话时,每个字词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以 Uber 为例,他们专门组建了提示工程团队,投入数百万美元优化提示词,这种成本投入令人震惊。

提示工程:AI 交互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Morris 提出的核心观点值得深思:真正的自然语言交互应该是灵活且具有上下文感知能力的。而当前的 AI 提示系统更像是在玩文字游戏,用户需要谨慎选择每个词语。例如,在让 AI 撰写邮件时,仅因遗漏一个 ’ 请 ’ 字,就可能导致语气变得生硬,这种体验确实不够友好。

然而,提示工程并非毫无价值。它至少让我们意识到 AI 系统仍有巨大改进空间。Morris 建议采用更直观的交互方式,如按钮操作或手势控制,这一设想颇具前瞻性。想象未来,我们可能仅需简单的手势就能让 AI 准确理解意图,这将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展望未来,提示工程很可能只是 AI 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正如 Morris 所言,也许几年后回看现在的提示工程,我们会觉得它就像曾经的翻盖手机,虽然流行一时,但终将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但在那之前,我们仍需继续探索和完善这项 ’ 文字游戏 ’。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01-09转载自Zdnet,共计656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