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国家图书馆如何利用AI技术革新档案管理与翻译?

8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27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菲律宾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the Philippines,简称 NLP)正积极探索人工智能(AI)技术在档案管理和翻译领域的应用,同时坚守其 ’ 与时间赛跑 ’ 的使命,致力于保存珍贵的历史文献。

NLP 助理主任 Edgardo Quiros 透露,图书馆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将 AI 应用于翻译和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OCR 技术能够将文本图像转换为可编辑的数字形式,而 AI 则可以帮助将馆藏文献翻译成菲律宾的多种主要语言,包括他加禄语、比科尔语、邦板牙语、邦阿西楠语、伊洛卡诺语、希利盖农语、瓦瑞语和宿务语。这些语言在殖民时期曾被视为方言,但事实上,它们在词汇和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足以被视为独立的语言。

为了应对纸质文献随时间推移而变得脆弱的问题,NLP 的菲律宾馆藏部门本月早些时候开展了一项培训项目,重点教授环境评估和脱酸技术。Preservation Technologies 的 Consuelo Martinez Rendo 在 8 月 6 日至 7 日主持了此次培训。培训中,参与者学习了如何使用 NLP 新近购置的保护设备,包括用于处理纸张酸度的脱酸喷雾系统和用于修复脆弱记录的超声波封装器。

Quiros 强调,尽管数字时代使文档可以在线访问和复制,但物理文档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他指出,印刷文物揭示了它们制作时的特定时代,基于它们的材料。’ 例如,19 世纪的菲律宾文档中,哪些是用蕉麻纸制作的?我们的哪些手稿是用特定种类的墨水书写的?’Quiros 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这些细节与文档的书面内容同样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关于文献制作工艺和材料的重要信息。

NLP 还在探索 AI 在检测手稿伪造方面的应用。Quiros 解释说,为了在法律程序中建立文档的真实性,需要有一种更可验证和可靠的方式来认证提交给法院的文档。随着 NLP 致力于数字化其馆藏,Quiros 强调需要让菲律宾人不仅在国内外都能访问这些馆藏。他表示,许多在国外出生和长大的菲律宾人希望重新连接他们的身份,而数字化使他们能够访问他们的遗产,而无需前往菲律宾。

此外,NLP 正在向该国其他地区扩展。对于没有良好互联网连接的地方,NLP 与地方政府单位合作,将数字化材料复制到当地图书馆的本地服务器中。这样做不仅更容易,而且比重新打印这些文档更便宜。Quiros 表示,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国家图书馆恢复公众对该机构的信任,并使该国的遗产对所有菲律宾人触手可及的使命的一部分。

在探索 AI 技术的同时,NLP 仍然重视对原件的保护和保存。’ 我们不会丢弃原件,我们会保存它们,防止这些文档受损,’Quiros 说。他举例说明了国家英雄何塞·黎刹在德国时绘制的草图和漫画,指出这些作品中的细节,如画笔的方向和使用的线条数量,无法仅仅通过扫描文档来捕捉。因此,尽可能真实地保存原件,以便在将来有新的方法或技术时,我们仍有一些可以回溯的东西。

从文本到纸张,再到墨水、纤维、装订——这些是图书馆员和保护主义者努力保存的细节。NLP 的这些努力不仅是为了保护历史文献,更是为了让所有菲律宾人都能接触到他们的文化遗产,无论他们身处何地。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08-24转载自Inquirer.net,共计1278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