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AI峰会观察:创新与就业的拉锯战

57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74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巴黎的初春还带着些许寒意,但大皇宫里却热闹非凡。作为科技记者,我有幸亲历了这场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峰会。说实话,现场的氛围比我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一边是马克龙总统慷慨激昂地呼吁 ’ 不要害怕创新 ’,另一边则是劳工代表们忧心忡忡的面孔。

记得峰会第一天,我和几位同行在咖啡厅闲聊时,一位来自德国的记者打趣说:’ 这简直就像一场拔河比赛,一边是创新,一边是就业。’ 确实,看着各国政要和科技巨头们在台上你来我往,我总觉得这场关于 AI 未来的讨论,似乎陷入了某种微妙的拉锯战。

巴黎 AI 峰会观察:创新与就业的拉锯战

特别有意思的是,OpenAI 的奥尔特曼在《世界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他说 ’ 让创新者创新,让建设者建设 ’,这话听起来很美好,但当我看到会场外抗议的工人们举着 ’AI 抢走了我们的工作 ’ 的标语时,心里还是五味杂陈。说实话,作为一个经常使用 AI 工具的记者,我也时常在想:未来某天,我的工作会不会也被 AI 取代?

说到投资,法国这次确实下了血本。1090 亿欧元,这个数字让我想起去年采访一位法国科技创业者时,他抱怨说欧洲在 AI 领域总是 ’ 雷声大雨点小 ’。现在看来,法国似乎是想用实际行动打破这种印象。不过,投资归投资,如何平衡创新与就业,这始终是个棘手的问题。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Data & Society 那位政策总监的发言。他说担心美国会削弱欧盟的 AI 监管,这话让我想起前几天在酒店电梯里听到两位美国代表的对话。其中一位说:’ 欧洲的 AI 法案太严格了,会拖慢创新速度。’ 另一位则笑着回应:’ 但至少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峰会结束时,我站在大皇宫的台阶上,看着各国代表们陆续离场。夕阳下的巴黎依旧美丽,但这场关于 AI 未来的讨论,恐怕才刚刚开始。说实话,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既期待 AI 带来的便利,又担心它可能带来的冲击。这种矛盾的心情,或许正是这个时代的写照吧。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02-11转载自GMA News Online,共计745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