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量子计算突破:Majorana 1芯片能否引领未来?

4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85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微软近日宣布,其量子计算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名为 Majorana 1 的拓扑量子比特芯片,这一突破可能为实用量子计算机的发展铺平道路。然而,这一成就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仍受到业内专家的质疑。

Majorana 1 芯片包含八个拓扑量子比特,微软声称其可扩展至一百万个,但目前尚无明确的扩展路线图。拓扑量子比特基于一种名为“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奇异粒子,这种粒子同时具有物质和反物质的特性,其存在性直到 2012 年才被实验证实。微软是唯一一家以马约拉纳费米子为基础进行量子比特研究的公司,该公司认为,拓扑量子比特在未来的量子设备中可能更具优势,因为其本质上在两种电状态之间交替,更容易测量。

微软量子计算突破:Majorana 1 芯片能否引领未来?

尽管如此,微软的这一突破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尽管微软的量子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份技术性报告,但仍有科学家对其声明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其次,Majorana 1 目前仍处于原型阶段,远未达到实用量子计算机所需的规模。微软量子硬件负责人 Chetan Nayak 在博客中表示,Majorana 1 标志着实用量子计算的飞跃,但实际应用中,该芯片尚未能进行任何有用的计算。

此外,微软的拓扑量子比特研究也并非一帆风顺。2018 年,微软曾向《巴伦周刊》表示,将在当年年底准备好拓扑量子比特,但实际进展比预期晚了七年。2021 年,另一个微软团队也曾提出类似声明,但后来不得不撤回。这些历史记录表明,量子计算的研究比预期更为复杂和困难。

微软在最近的新闻稿中表示,公司已经在一块设计为扩展到一百万的芯片上放置了八个拓扑量子比特,并坚称百万目标将在“几年内,而不是几十年内”实现。然而,arXiv 论文中并未对时间框架做出任何具体预测。在没有明确的设备路线图或时间框架的情况下,微软面临着与谷歌在 12 月发布的“Willow”量子芯片相同的挑战:证明其能够从量子比特科学转变为实用计算机。

总的来说,微软的 Majorana 1 芯片无疑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进展,但其实际应用和扩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业内专家呼吁,在微软提供更多详细证据之前,对其突破应持谨慎态度。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02-21转载自Zdnet,共计853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