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劫持机制:抗微生物耐药性研究的新突破

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81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揭示了噬菌体如何通过 ’ 劫持 ’ 其他病毒进入细菌细胞并传播。这一发现可能为应对全球抗微生物耐药性(AMR)威胁开辟新途径。

噬菌体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类似微型注射器的结构感染并杀死特定细菌。然而,这些病毒本身也可能被一种称为噬菌体卫星的小型遗传元件所攻击。研究团队专注于一种名为衣壳形成噬菌体诱导染色体岛(cf-PICIs)的强大噬菌体卫星家族,它们能够在 200 多种细菌中传播抗生素耐药性和毒力基因。

微生物劫持机制:抗微生物耐药性研究的新突破

研究显示,cf-PICIs 能够构建自己的衣壳,但缺乏尾部结构,这意味着它们无法独立感染噬菌体。然而,这些遗传元件可以通过劫持无关噬菌体的尾部,创造出混合的 ’ 嵌合 ’ 病毒。这种独特的劫持机制使 cf-PICIs 能够渗透到新的细菌物种中,从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帝国理工学院传染病系的 Jose Penades 教授解释道:’ 这些移动遗传元件形成衣壳,可以交换从其他噬菌体获取的 ’ 尾部 ’,以将自己的 DNA 注入宿主细胞。这是进化生物学的一个巧妙特性,同时也揭示了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如何通过转导过程传播。’

研究团队认为,通过理解和利用这种分子劫持行为,可以重新设计卫星以针对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克服顽固的细菌防御,甚至开发强大的新诊断工具。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的 Tiago Dias da Costa 博士表示:’ 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和设计 cf-PICIs,它可能为我们提供对抗抗微生物耐药性的宝贵新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在弗莱明倡议的框架下,研究团队与谷歌合作,利用名为 ’ 共同科学家 ’ 的 AI 平台加速了这一发现过程。该平台在几天内独立生成了与团队多年实验验证相一致的假设,展示了 AI 系统 ’ 超级充电科学 ’ 的潜力。

目前,帝国理工学院的团队已成功申请专利,以进一步开发这项技术,并计划开始测试其转化应用。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揭示了细菌共享危险特性的新机制,还可能为开发下一代感染治疗和检测方法提供重要启示。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09-11转载自News-Medical,共计817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