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96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当赵圣佳、毕书超、余嘉辉和任宏宇四位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今年早些时候从 OpenAI 跳槽至 Meta 的超智能实验室时,他们高达九位数的薪酬在硅谷引发了震动。这场人才争夺战不仅凸显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激烈竞争,也揭示了科技巨头们为争夺顶尖人才所愿意付出的代价。
这四位研究人员此前是 OpenAI 旗下最复杂的 ChatGPT 系列模型的核心开发者。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名字都带有鲜明的中文特征。他们代表了一种现象:在中国顶尖大学完成本科教育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并最终成为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为这些人才开出的天价薪酬,正是为了推动他“为每个人带来个人超智能”的愿景。除了这四位 OpenAI 的前员工,扎克伯格还从苹果挖来了潘若民博士。这位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拥有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据报道,他的薪酬将在未来几年内超过 2 亿美元。相比之下,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 2024 年的总收入为 7900 万美元。
Meta 的超智能团队由 Scale AI 创始人亚历山德拉·王领导。扎克伯格以 143 亿美元收购了他初创公司近一半的股份,这笔交易使王的个人股份价值达到 50 亿美元,并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年仅 26 岁。王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辍学生,也是中国移民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
根据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研究领域最广泛引用的作者达米安·马的说法,Meta 的超智能军团主要由移民组成。“我认为大约 75% 是外国出生的人才,其中大多数是华裔,”马说。他是保罗森研究所智库 MacroPolo 的创始人。正如他在社交媒体上所言:“AI = 亚洲智能”。
马在 2024 年 3 月发布的研究指出,基于 2022 年的数据,美国在创新方面领先,中国在规模化方面表现出色,而欧洲则专注于监管。尽管美国仍然是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人才的首选目的地,但中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人才的最大生产者。2022 年,中国培养了全球前 20% 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近一半,而在 2019 年,这一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
马的研究将那些在 NeurIPS(最负盛名和选择性的机器学习会议之一)上发表口头报告的研究人员定义为精英。2019 年,全球前 20% 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59% 在美国公司工作,而中国公司仅占 11%。到 2022 年,美国的份额缩小到 42%,而中国的份额增长到 28%。
然而,中美之间的人工智能人才流动尚未有最新的准确数据。“有一些轶事数据,但很难真正理解它,”马补充道。“事实仍然是,美国的人工智能人才主要是外国出生的人才,无论是华裔还是其他。这一现实短期内不会改变。”
拜登政府在 2025 年 1 月发布的一份关于人工智能人才的论文中指出,美国授予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中,约有一半由非美国公民获得。其中近 80% 选择留在美国。但这一趋势可能会因美国政府对中国等竞争对手国家人才的日益怀疑而改变。一名来自中国的人工智能学生现在可能面临签证被吊销和资助被冻结的威胁。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赶上了美国。国家自豪感和国家资金成为吸引中国人才回国的重要因素。纽约的新加坡科技分析师 Selina Xu 表示:“中国的前沿实验室现在在你可以进行的研究方面与美国一样具有竞争力。薪酬也在悄悄上升,尽管它远不及美国的疯狂薪酬。但税收和生活成本也不同。我见过很多人决定他们宁愿加入中国的登月计划,也不愿留在谷歌工作。”
新冠疫情期间,前往美国的旅行中断,以及特朗普政府对华裔研究人员的针对性政策,进一步改变了局面。在 2018 年启动的“中国倡议”计划下,特朗普政府试图打击美国技术的盗窃。这导致了种族定性、污名化和科学合作放缓的指控。尽管拜登政府在 2022 年结束了该计划,但保留了对中国研究人员的签证限制。
“这些因素已经在叠加,然后特朗普政府今年发布了一系列公告,攻击大学并削减资金,”徐说。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在 5 月 28 日表示,政府将“积极”吊销在美中国学生的签证,包括那些与中国共产党有联系或学习关键领域的学生。政府还暂停或冻结了数十亿美元的联邦资助和合同,以打击自由派大学。
随着中国因可用资金而变得更具吸引力,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选择变得更加严峻。“你是中国人的事实可能会让你容易受到不忠于美国的指控,”徐说。英国 -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安德鲁·吴博士在 1990 年代曾在新加坡的莱佛士学院学习,他谈到学生们害怕旅行,担心被困。“我与国际学生交谈过,他们非常害怕他们的签证可能被任意取消,”他在 6 月的一条社交媒体帖子中说。“最近有人痛苦地考虑是否参加国际会议以展示研究论文,因为他们担心无法返回。带着极大的悲伤,他们取消了旅行。”
这场人才争夺战不仅关乎薪酬和职业机会,更关乎地缘政治和国家战略。随着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顶尖人才的流向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