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64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说实话,Meta 这波 AI 机器人操作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记得去年他们大张旗鼓地推出那些名人 AI 聊天机器人时,我就觉得这事儿有点悬。果不其然,现在这些账号简直成了社交平台上的 ’ 幽灵 ’——没人关注,没人互动,就那样尴尬地存在着。
我前几天刷 Instagram 的时候,无意间刷到了一个叫 ’ 简·奥斯汀 ’ 的账号。说真的,看到这个 18 世纪的文学巨匠突然出现在 21 世纪的社交媒体上,还自称是个 ’ 愤世嫉俗的小说家 ’,我差点没把咖啡喷出来。更离谱的是那个叫 Carter 的恋爱导师,一个 AI 教人谈恋爱?这让我想起去年我表弟用 AI 写情书结果被女朋友识破的糗事。
说实话,这些 AI 账号最让人不适的地方还不是它们的 ’ 存在 ’,而是那种强行融入的感觉。就像你去参加一个派对,突然有个机器人挤进来跟你搭讪,还装作很熟的样子。而且最烦人的是,你想屏蔽它们还屏蔽不了,这简直就是在挑战用户的底线。
我有个在 Meta 工作的朋友私下跟我说,其实公司内部对这事儿也有分歧。有些人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但更多人觉得现在推出还为时过早。毕竟,谁愿意跟一个连真实情感都没有的 AI 交朋友呢?更别说让它来指导你的感情生活了。
不过话说回来,Meta 这波操作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似乎总是对新技术既期待又抗拒。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出来时,很多人也觉得没必要,现在却离不开了。但 AI 社交机器人这事儿,我觉得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毕竟,真实的人际互动,可不是靠算法就能完全模拟的。
(注:文中提到的表弟故事为虚构,仅用于说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