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5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社交媒体上,一种名为“显化”的理念正悄然流行,它承诺通过专注和想象就能改善生活。尽管听起来像是新时代的玄学,但越来越多的医学和教育专家开始认真探讨其背后的科学依据。
斯坦福大学已故神经外科教授詹姆斯·多蒂(James Doty)在其 2024 年出版的《心灵魔法》(Mind Magic)一书中提出,冥想与重复信息的结合能够重塑潜意识。他建议人们在睡前进行放松冥想,可视化一个具体目标,比如获得新职位或掌握一项技能,然后将这个目标写下来并经常阅读。多蒂强调,虽然显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在有改变可能性的情况下,它确实能提供助力。
心理学教授加布里埃尔·奥廷根(Gabriele Oettingen)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单纯的积极思考效果有限,但基于理性的自我信念则可能奏效。此外,目标的框架也很重要:追求财富可能不如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更有帮助。
从科学角度看,显化的有效性可能与神经可塑性有关,即大脑终身改变的能力。通过“价值标记”——大脑优先处理信息的方式——目标可以深入潜意识。可视化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心理意象能够触发选择性注意系统,正如多蒂所描述的,“催眠我们的思想,使其认识到我们的意图是重要的”。一些运动员也使用类似技术来提高表现。
显化的概念起源于印度教,并在 2006 年随着《秘密》(The Secret)的发布而广为人知。这部电影和书籍基于“吸引力法则”,虽然得到了包括奥普拉在内的知名人士的推崇,但也因过度承诺财务收益而备受争议。
尽管显化的某些方面有科学和常识支持,但许多倡导者常常引入灵性元素。例如,#ManifestationTok 提供“咒语”来帮助用户实现愿望,而一些占星团体则在特定日期或看到重复数字(被称为“天使数字”)时进行显化,认为这些时刻具有“峰值能量”。
无论你是否相信显化的灵性层面,它确实强调了一种持续的、有纪律的练习,即反复提醒大脑一个意图。当然,它可能不会带来即时的改变或精确的结果。
因此,不妨将显化视为一种心理训练,而非魔法。它或许不能改变世界,但可能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