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用ChatGPT申请保护令闹乌龙,法庭揭穿14个虚假案例

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60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新加坡家庭法庭近日处理了一起引人注目的案件:一名男子在申请针对前妻的个人保护令时,引用了 14 个由 ChatGPT 生成的虚假法律案例,引发法庭关注。

据悉,该男子在自我代理的情况下,使用 ChatGPT 寻找相关地方法律先例。然而,他未核实这些案例的真实性,也未注意到家庭法庭关于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的指南。法官 Soh Kian Peng 在 9 月 10 日的判决中指出,法庭用户必须对其提交的所有内容负责,包括 AI 生成的信息。

 男子用 ChatGPT 申请保护令闹乌龙,法庭揭穿 14 个虚假案例

案件涉及一对前配偶之间的纠纷,他们在离婚后因探视权问题重返法庭。男子在申请中不仅引用了过时的法律条款,还提交了 14 个虚构案例。法官表示,这些案例要么明显为假,要么看似合法实则不存在。

法庭调查显示,双方的争议源于今年 3 月的两起事件,主要围绕女儿探视安排。虽然双方都声称对方行为构成威胁,但闭路电视录像显示并未发生家庭暴力。法官最终驳回了所有保护令申请,但命令男子向前妻支付 1000 新元费用。

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法官特别要求该男子未来在准备法庭文件时,若使用生成式 AI,必须作出书面声明,并确保遵守相关指南。法官强调,在普通法体系中,案例引用至关重要,虚假或 AI 虚构的案例会对法律体系造成严重损害。

法官还引用 Kahlil Gibran 的诗《论孩子》,提醒这对前夫妇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不要让彼此间的敌意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他对父母重新接受咨询以改善探视安排的努力表示赞赏,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09-11转载自CNA,共计600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