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峰与DeepSeek:中国AI创新的崛起之路

6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83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最近科技圈里有个名字突然火了起来——梁文峰。说实话,要不是这次 DeepSeek 的横空出世,我可能都不会注意到这个低调的金融圈大佬。谁能想到,一个搞对冲基金的,居然在 AI 领域搞出了这么大动静?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大家还在讨论 OpenAI 和 ChatGPT 如何如何厉害,转眼间,一家来自中国的初创公司就打破了这种垄断局面。最让人惊讶的是,DeepSeek 的研发成本居然只有美国同行的零头。这不禁让我想起之前采访过的一位 AI 专家说过的话:’ 有时候,创新不在于你花了多少钱,而在于你花了多少心思。’

梁文峰与 DeepSeek:中国 AI 创新的崛起之路

梁文峰这个人也挺有意思的。据说他以前在金融圈就喜欢用 AI 做市场预测,后来干脆自己搞起了 AI 研究。有意思的是,他早在 2021 年就开始囤积 Nvidia 芯片,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些芯片会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关键。现在想想,这哥们儿还真是有先见之明。

不过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人才策略。不像其他科技公司动不动就挖角硅谷大牛,梁文峰选择从国内高校直接培养人才。这种做法虽然见效慢,但培养出来的团队忠诚度和默契度都很高。我认识的一个在 DeepSeek 工作的朋友说,他们团队的氛围特别像大学实验室,大家都很纯粹地专注于技术本身。

说到技术,DeepSeek 的模型确实有两把刷子。特别是那个 R1 模型,据说在推理任务上已经能和 GPT- 4 掰手腕了。更难得的是,他们的 API 定价特别亲民,这对中小企业来说简直就是福音。我认识的一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就在用 DeepSeek 的模型做客服系统,效果还不错。

不过话说回来,DeepSeek 的崛起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质疑他们的模型会不会受到审查,也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加剧中美科技竞争。但不管怎么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值得点赞。

最后说个有趣的事,前几天我在一个科技论坛上看到有人讨论 DeepSeek 的成功经验,有人说这是 ’ 中国式创新 ’ 的典范。我觉得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毕竟能用更少的资源做出不输于巨头的产品,这种能力确实很 ’ 中国 ’。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01-30转载自The Indian Express,共计831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