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55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最近 AI 圈子里关于 Grok 3 跳票的消息,让我想起了去年买预售房结果开发商延期交房的经历。马斯克去年夏天信誓旦旦地说 Grok 3 会在 2024 年底前发布,结果现在都 2025 年 1 月了,连个影子都没见着。这不禁让我想起他之前那些 ’ 过于乐观 ’ 的承诺,比如特斯拉自动驾驶的发布时间表。
有趣的是,有眼尖的程序员在 xAI 的代码里发现了 Grok 2.5 的蛛丝马迹。这让我想起以前在游戏公司工作时,项目延期时总会先推出个 ’ 加强版 ’ 来安抚玩家。不过话说回来,跳票的也不止 xAI 一家。Anthropic 的 Claude 3.5 Opus、Google 和 OpenAI 的新模型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我有个在 AI 实验室工作的朋友告诉我,现在训练这些大模型就像是在玩俄罗斯方块——随着方块越堆越高,消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以前靠堆算力和数据就能看到明显进步,现在却像是在爬一座越来越陡峭的山。马斯克自己也承认,Grok 3 的训练规模是 Grok 2 的 10 倍,但效果可能远没有 10 倍那么好。
说实话,作为一个关注 AI 发展的普通用户,我倒是不太在意这些大厂之间的军备竞赛。我更关心的是这些技术能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什么实际价值。不过话说回来,看到这些科技巨头在技术瓶颈面前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会 ’ 卡壳 ’,某种程度上还挺让人欣慰的——至少说明 AI 的发展还没到完全失控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