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2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人工智能领域,谷歌与 OpenAI 的竞争堪称一场马拉松。自 2022 年底 OpenAI 发布 ChatGPT 以来,谷歌迅速调整战略,全力追赶。本文详细回顾了谷歌在这两年中的 AI 发展历程,从 Bard 的诞生到 Gemini 的发布,揭示了这家科技巨头如何在 AI 竞赛中奋力前行。
2022 年 12 月,Sissie Hsiao 接手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在 100 天内打造一个能与 ChatGPT 匹敌的产品。尽管谷歌拥有与 OpenAI 相当的语言模型 LaMDA,但其应用范围被严格限制,公众只能通过邀请与 LaMDA 聊天,且话题受限。随着 ChatGPT 的迅速普及,谷歌的搜索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股价也大幅下跌。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谷歌高管们决定以初创公司的速度行动。Sundar Pichai、Sergey Brin 等高层亲自审查 AI 战略,James Manyika 则推动了 DeepMind 和 Google Brain 的合作。最终,这两个团队联合打造了 Gemini,谷歌的新一代语言模型。
2023 年 1 月,谷歌宣布了历史上首次大规模裁员,裁员人数达 12,000 人。与此同时,Hsiao 的团队全力开发 Bard,谷歌的 ChatGPT 竞争对手。尽管 Bard 在初期存在幻觉和不恰当回应等问题,但谷歌迅速调整策略,将其定位为“实验”,以控制用户期望。
2023 年 2 月,谷歌抢先发布了 Bard,但一次关于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失误导致股价暴跌。尽管如此,谷歌并未放弃,反而加倍投入 Bard 项目,并加速 Gemini 的开发。2023 年 12 月,Gemini 正式发布,在多项测试中优于 ChatGPT,为谷歌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然而,AI 竞赛远未结束。谷歌继续推动 AI 技术的创新,推出了 Gemini Live 等新功能,试图在 AI 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但与此同时,Pichai 也下令进行新的削减,以应对广告销售增速放缓的压力。
这场 AI 竞赛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企业的未来。谷歌能否在这场马拉松中最终胜出,仍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