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7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 QCon London 的主题演讲中,IDEO 新兴技术董事总经理 Savannah Kunovsky 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思维确保开发的产品在技术上具有真正的影响力。她还讨论了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帮助人们更好地连接,并根据用户需求调整互动方式。
Kunovsky 在演讲开始时定义了设计,强调其不仅仅是用户界面、用户体验或硬件外观:“总体而言,设计关乎事物如何运作。任何事物都是经过设计的。”她指出,在重大技术变革(如人工智能)期间,企业领导者往往只关注技术本身,而忽略了目标受众的实际需求,这导致产品被误用或忽视。
“技术世界的新地图正在绘制。现在就是关键时刻。工程师们将成为下一代设计师,而行动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未来已经悄然到来,世界如此混乱,以至于我们还没有停下来面对这一事实……”Kunovsky 说道。
她列举了一些不久前还像是科幻小说的当代技术创新(如人脑交互、计算能力超过首次太空任务的手机或虚拟现实眼镜),随后分享了多个关于设计“如何历史性地绘制了我们共同技术未来地图”的故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可能是 IDEO 与史蒂夫·乔布斯为苹果首台个人电脑设计鼠标的故事。
她认为,当前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处于一个“尴尬”阶段,因为它受到以往与技术互动方式的影响。通常,这种技术会发展到“真正好用”的阶段。
为了获得与人工智能互动的灵感,Kunovsky 和她的团队从电影和平静技术运动等多个来源汲取灵感,同时还采访了那些最受技术选择影响的人群——年轻人,尤其是 Z 世代。这一代人在疫情期间过度依赖技术,他们需要技术来完成学业和社交活动:社交倾听、社交媒体数据抓取、设计挑战和共创会议。
为了了解用户如何与人工智能产品互动,他们设想了一些极具推测性和挑衅性的产品,从 AI 朋友和激情教练到会说话的裤子(一种允许用户提出环境相关问题的服装)。实验的结果是一系列指导未来产品设计的原则。
深化连接,而非切断 ——基于“激情教练”的案例,他们得出结论:尽管 Z 世代欣赏 AI 带来的效率,但他们不希望 AI 取代人际连接。设计 AI 工具应增强协作和人际关系,而不是孤立用户或消除有意义的人际互动。
尊重人类的复杂性 ——Z 世代在成长过程中目睹了“完美”社交媒体形象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他们明确不希望 AI 创造不切实际的完美体验或结果。他们重视真实的体验——即使是困难的体验——这些体验能帮助他们建立直觉并成长(“我想经历一次糟糕的约会或一次糟糕的旅行。”)。
专注于真正的改进,而非替代 ——Kunovsky 提到了一项实验,她的团队与教师合作以增强学习体验。他们的目标是帮助教师减少评分时间,更多地与学生建立联系,或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替他们写作。
在个性化中设定界限 ——Z 世代希望工具能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个性化,但同时保持适当的界限。他们重视能够适应他们需求但又不损害其自主性和真实性的 AI。
创造反映其价值观的工具 ——Z 世代被描述为第一代在购买决策中更看重价值观而非品牌忠诚度的人群。他们希望 AI 系统能够与他们的价值观一致,并帮助他们表达这些价值观。
这些原则表明,为 Z 世代设计 AI 需要以人为中心,优先考虑真实的连接,拥抱不完美,并增强而非取代人类的能力和体验。
她还描述了她的团队如何利用生成式 AI 使设计阶段更加严谨和高效。从通过 Midjourney 生成图片并通过视觉大师眼镜可视化,到在木制玩具设计项目中设计视频和照片,她的团队在多个非典型领域进行了实验,使设计师及其受益者能够轻松设想未来产品。
Kunovsky 总结道,他们意识到在设计过程中使用 AI 的伦理和环境影响,但仍然相信,那些持续运用设计思维的技术团队——不仅仅在设计过程的后期阶段——能够改变未来 AI 互动的面貌。更重要的是,通过确保所有受产品影响的群体得到适当和多样化的代表,他们可以提供创造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