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63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最近科技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一家叫 DeepSeek 的中国公司,虽然总部在杭州,却在美国科技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这家公司的时候,我还以为又是那种 ’ 中国制造 ’ 的噱头,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他们确实搞出了一些名堂。
这家公司推出的 R1 模型,据说在某些方面能和 OpenAI 的 GPT 掰掰手腕,但最吸引人的是它的性价比。我有个在硅谷做 AI 开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团队最近就在用 R1 做项目,成本比之前用 GPT 低了将近 40%。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一个 AI 论坛时,大家都在抱怨 AI 开发成本太高,没想到这么快就出现了转机。
英伟达的动作也很有意思,上周四就开始在他们的 NIM 微服务里集成 R1 了。说实话,看到英伟达这么积极,我还挺意外的。毕竟他们和 OpenAI 的关系一直不错,这次却选择了支持 DeepSeek。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毕竟在 AI 领域,谁不想多一个选择呢?
微软和亚马逊的动作也很快,Azure 和 AWS 都开始支持 R1 了。这让我想起去年用 Copilot 写代码的经历,虽然好用,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现在有了 R1 的加入,说不定能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技术竞争对开发者来说绝对是好事,至少选择更多了,价格也更亲民了。
不过话说回来,DeepSeek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这么多巨头的认可,确实让人刮目相看。虽然现在说它能撼动 OpenAI 的地位还为时尚早,但至少给这个市场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作为一个经常和 AI 打交道的开发者,我倒是很期待看到这场竞争能带来什么样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