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62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作为一名经常与代码打交道的程序员,最近我花了不少时间测试 DeepSeek 这款来自中国的 AI 工具。说实话,这类新工具总是让我又爱又恨——它们确实能帮我们省不少事,但有时候也会把你气得够呛。
DeepSeek 最近在技术圈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作为一个中国开发的 AI 工具,我最初确实有些顾虑,毕竟现在中美科技竞争激烈。但转念一想,开源工具至少代码透明,大家都能看到,这让我放心不少。
我按照标准测试流程,给 DeepSeek 来了个 ’ 四连击 ’ 测试:,
- WordPress 插件开发测试:DeepSeek V3 轻松完成任务,虽然 R1 版本的分析略显冗长,但最终结果令人满意
- 货币输入处理测试:V3 表现尚可,但 R1 版本忽略了非字符串输入的情况,存在潜在风险
- Bug 查找测试:两个版本都表现出色,甚至比我更快找到问题,展现了 AI 在代码理解方面的优势
- 跨平台脚本编写测试:两个版本都未能通过,特别是 R1 版本做出了不切实际的假设
总体而言,DeepSeek 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刚入职的实习生:时而惊艳,时而令人哭笑不得。V3 版本表现相对稳定,而 R1 则略显不足。但考虑到它使用的资源比其他 AI 工具少得多,这样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在注册测试账号时,我遇到了一个有趣的插曲:系统提示因遭受攻击,只能使用中国手机号注册。这让我不禁思考,这是否是某种 ’ 中国特色 ’ 的安全措施?不过最终我还是成功登录了,否则也就不会有这篇评测了。
你们有用过 DeepSeek 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使用体验和看法。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