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5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哥伦比亚大学近期引入了一款名为 Sway 的 AI 辩论程序,旨在缓解校园内因堕胎、种族主义、移民及巴以问题等引发的紧张局势。这一创新举措被视为该校应对长期存在的校园冲突的又一次尝试。
Sway 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通过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配对,就热点问题进行一对一聊天,促进 ’ 更好的讨论 ’。目前,已有来自 30 多所高校的约 3000 名学生使用了该工具。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正在测试 Sway,计划将其整合到冲突解决课程和 ’ 桥梁建设计划 ’ 中。
在每个聊天中,Sway 都会放置一位 ’AI 引导员 ’,负责提出尖锐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并建议重新表述不尊重的语言。该工具的一个辩论主题是:美国 ’ 是否应优先考虑巴勒斯坦权利并停止向以色列运送武器 ’。
哥伦比亚大学的这一尝试正值校园内学生、校方与联邦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近年来,该校因驱逐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抗议者、警方突袭及联邦政府的要求而备受争议。作为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 2 亿美元和解协议的一部分,哥伦比亚大学正在进行全面改革,以恢复其获得联邦资金的资格。
哥伦比亚大学试图通过资金投入解决学生分歧的做法并不新鲜。该校的 ’ 学生领导参与倡议 ’(SLEI)团体便是其中一例,该团体由学生院长亲自挑选学生,旨在促进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对话。然而,批评者认为,这种做法剥离了问题的政治和历史背景,试图将复杂议题简化为 ’ 艰难对话 ’。
哥伦比亚大学古典学系副教授 Joseph Howley 指出,过去两年,大学在处理政治争议和抗议时采取了危机应对式的方法,将企业危机管理和执法领域的手段应用于校园分歧,仿佛这些是待解决的问题而非应珍视的基本价值观。
Sway 的开发者之一 Simon Cullen 表示,该工具的部分资金和研究与美国情报界有关,但强调所有分享的数据都是公开的,没有与情报界的特定数据共享渠道。尽管如此,哥伦比亚大学消息人士对 Sway 的有效性表示怀疑,认为该工具无法真正理解国际政治和权力的复杂性,只会让人们感觉更好。
Sway 的早期实证研究测试了用户关于 2020 年大选是否 ’ 被窃取 ’ 的话题,但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在某一方被证明是错误的情况下,将双方拉得更近是否真的对对话有建设性?Sway 的 ’ 理解测验 ’ 旨在评估学生对讨论逻辑的理解程度,但开发者承认,改变观点并不一定意味着接近真相。
哥伦比亚大学并非唯一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塑造学生信念的机构。该校还据称使用了 Khan Academy 的 Schoolhouse Dialogues 工具,将有相反观点的高中生配对进行讨论,并可能将反馈用于招生决定。
Howley 教授认为,大学领导层对 ’AI 的神奇承诺 ’ 的群体思维涌入,反映了当前政治时刻下人们对 ’ 灵丹妙药 ’ 的渴望。然而,这种做法与大学的知识创造和教育使命脱节,令人担忧。
哥伦比亚大学的这一尝试再次引发了对 AI 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讨论。尽管 AI 可能在某些方面提供帮助,但其在处理复杂社会和政治问题时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如何在技术进步与教育使命之间找到平衡,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及其他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