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2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 7 月 26 日于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警告人工智能发展必须权衡安全风险,并呼吁全球达成共识。这一表态正值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公布一项旨在巩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主导地位的低监管战略,承诺减少私营部门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监管障碍。
李强在讲话中强调了治理和开源开发的重要性,并宣布成立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国际人工智能合作机构。他指出,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已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亟需全社会的进一步共识。李强表示,中国将积极推动开源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愿意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进展。他强调,技术垄断、控制和封锁将使人工智能成为少数国家和企业的专属领域,只有坚持开放、共享和公平获取智能,才能让更多国家和群体受益。
李强还提到,计算能力和芯片供应不足是当前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出口先进芯片的限制,担忧这些芯片可能被用于提升中国的军事系统,削弱美国的技术主导地位。中国则将人工智能作为其技术自主计划的支柱,政府承诺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今年 1 月,中国初创公司 DeepSeek 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模型,尽管使用了性能较低的芯片,但其表现与美国顶级系统相当。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引发了重大伦理问题,从虚假信息的传播到对就业的影响,再到技术控制的潜在丧失。在大会上,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杰弗里·辛顿将这一情况比作“养一只非常可爱的虎崽作为宠物”,强调必须确保能够训练它在长大后不会杀死你。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视频中表示,人工智能治理将是“国际合作的一项决定性考验”。法国总统的人工智能特使安妮·布维罗也强调了“全球行动的迫切需要”。
今年 2 月,在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上,包括中国、法国和印度在内的 58 个国家,以及欧盟和非洲联盟委员会,呼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的协调。然而,美国警告不要“过度监管”,并与英国一起拒绝签署峰会关于“开放”、“包容”和“伦理”人工智能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