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Bridge:新加坡聋人通讯新助手,让通话无障碍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239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Image 6: CallBridge’s team members (from left) Wayne Tan Junheng, Randall Koh Peng Siang, Yeo Shi Tan, Cody Tan De Xian and Jocelyn Tan Xin Yee.](https://cassette.sphdigital.com.sg/image/straitstimes/7e2851e17284d3515ab4cef19972caed02aef692157a4c73522b869badefd38a)
CallBridge 团队成员(从左至右):Wayne Tan、Randall Koh Peng Siang、Tan Yeo Shi Lee、Cody Tan De Xian 和 Jocelyn Tan Xin Yee。
ST PHOTO: GAVIN FOO

新加坡——46 岁的 Alfred Yeo 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会忽略所有打到他手机上的电话。由于他在五岁时失聪,即使是与大多数人的简单互动,例如与银行职员的通话,对他来说也是不可能的。

CallBridge:新加坡聋人通讯新助手,让通话无障碍

“即使是政府官员,忘记我们是聋人,也会打电话给我们,”这位高级薪酬助理在接受《海峡时报》的电子邮件采访时表示。这种挫败感对 Yeo 先生来说已成为过去,他现在可以使用一款名为 CallBridge 的本地开发应用程序进行通话。虽然还有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应用程序,包括 Nagish 和 InnoCaption,但它们在新加坡无法使用。

CallBridge 使用语音转文本技术来转录来电者的语音,用户首先会通过推送通知收到提醒。聋人用户通过输入信息进行回复,这些信息将转换为语音传递给另一端的来电者。当应用程序用户拨打电话时,接听者会首先被告知他们正在与使用 CallBridge 的聋人进行交流,并且应该预期更长的响应时间。

CallBridge 是在今年 6 月由人民协会和 Open Government Products(OGP)组织的首届 Sparks x Build for Good 社区黑客马拉松期间开发的,旨在鼓励年轻人提出技术解决方案以应对社区挑战。CallBridge 团队是进入为期八周加速计划的五支团队之一,他们获得了 20,000 美元的资金以及行业领袖的指导支持,以扩展他们的项目。

作为黑客马拉松的一部分,CallBridge 的五人开发团队参加了每两周一次的聋人社交聚会,团队成员 Tan Yeo Shi Lee 表示。“我们下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发现他们在访问电信公司和银行等服务时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位 26 岁的科技初创公司产品经理说。

“很多这些热线只能通过电话访问,所以聋人除非请家人或朋友代为拨打电话,否则无法真正获得服务。他们也可以聘请口译员,但新加坡的口译员数量有限。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联系服务也可能有效,但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得到答复。”

该应用程序目前仅提供英文版本,但团队将在其基本功能完全实现后考虑加入更多本地语言。自 8 月以来,CallBridge 已与包括 Yeo 先生在内的约 10 名聋人用户进行了测试。用户反馈促使团队改进了应用程序的实用性。

“我们最初使用的是机器化的美国口音,但后来我们发现这导致了较高的用户挂断率,”Tan 先生说。

![Image 16](https://cassette.sphdigital.com.sg/image/straitstimes/00aa950c7bb9418496e50b98c6fe3a71c343dc3e790ad2e04a8bde0ba611448d)
来电者和接听者将被告知他们正在与使用 CallBridge 的聋人进行交流,并且应该预期更长的响应时间。
ST PHOTO: GAVIN FOO

通过 OGP,团队与专注于 AI 语音模型的平台 ElevenLabs 建立了联系。“通过录制声音并在 ElevenLabs 的网站上运行,我们能够生成一种新加坡口音的声音来改进 CallBridge,”Tan 先生说。

还引入了可定制的介绍和快速回复功能,以帮助 CallBridge 用户减少响应所需的时间。延迟是团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也是成员们不断努力改进的领域。

“如果我们站在 CallBridge 电话接听者的角度,如果来电者的声音听起来可疑并且有长时间的停顿,我们更有可能挂断电话,”Tan 先生说。逐步实施的其他功能包括打字声音,以表明正在制定回复。

该应用程序目前只能通过私人链接下载,但将在 11 月在应用商店上线。有兴趣使用测试版的人可以访问团队的网站([callbridge.sg](https://callbridge.sg/?ref=inline-article))加入候补名单,Tan 先生说。

Yeo 先生很高兴使用 CallBridge 给朋友打电话,并告知出租车和私人司机他的确切位置。“听力正常的人通常不知道如何采取正确的行动来接近聋人,并花时间担心(这个问题),”他说。“但新技术正在帮助改善聋人的可访问性。”

除了聋人用户,团队还与人民协会和公共服务部门的热线员工测试了 CallBridge。“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热线知道我们的应用程序确实存在,这将使聋人个体有信心拨打电话,知道他们的查询会得到答复,”开发团队的另一位成员 Wayne Tan 说,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二年级本科生。

团队计划与更多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使它们对聋人更加可访问,Wayne Tan 说。这包括培训热线工作人员与 CallBridge 用户沟通,这是团队目前与社会服务机构 Montfort Care 合作的工作。

新加坡聋人协会估计,本地有某种形式听力损失的人数为 50 万,尽管只有约 5,400 人注册了该组织。根据协会网站上的信息,近年来注册客户数量的增加可以归因于人口老龄化。

Yeo 先生说:“对许多人来说,CallBridge 只是另一个他们可能会耸肩的应用程序,因为他们不会错过任何东西。但它可以帮助我们聋人用户与听力正常的来电者建立联系。”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10-26转载自The Straits Times,共计2397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