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0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最近,一个名叫 Botto 的“机器艺术家”在艺术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所谓的“去中心化自治艺术家”自 2021 年诞生以来,已经通过拍卖赚了超过 500 万美元。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对吧?但这就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奇妙之处。,
Botto 的背景与工作方式
Botto 的背后是由 ElevenYellow 和一个叫 Mario Klingemann 的德国艺术家兼程序员共同设计的。Mario 可不是普通人,他是个计算机高手,也是个艺术家。Botto 的工作方式很有意思,它基于算法生成图像,每周会生成大约 7 万幅图像,然后由一个叫 BottoDAO 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投票决定哪幅图像会被拍卖。这个组织大约有 5000 人,他们每周会从 350 幅图像中选出一幅进行拍卖。
Botto 的目标与成功
Simon Hudson,Botto 的运营者之一,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说,Botto 的目标不仅仅是被认可为艺术家,还要在商业、财务、文化甚至精神上取得成功。听起来野心不小,但 Botto 确实在一步步实现这个目标。,
集体创作与艺术本质的思考
有趣的是,Botto 的创作过程其实有点像一个集体创作。每周生成的图像会由 BottoDAO 的成员投票决定哪一幅进入拍卖。拍卖所得的一半会分给投票者,另一半则用于支付 Botto 的运营成本。这种模式让 Botto 的创作更像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个孤独天才的杰作。
Mario Klingemann 甚至认为,随着 AI 和机器学习的进步,“机器艺术家”可能会创作出比人类更有趣的作品。他的观点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也让人不禁思考:艺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创作者的灵感,还是作品本身的价值?,
Botto 的市场表现与未来展望
Botto 的作品已经在苏富比拍卖行展出并售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2024 年 10 月,两幅由 Botto 创作的图像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 27.6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这个数字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 AI 艺术的市场潜力。
但问题来了:Botto 本身算是一位艺术家吗?Simon Hudson 认为,这取决于你怎么看。Botto 确实是一个机器与人群的合作,但它的创作过程让它保持了作者身份的核心角色。换句话说,Botto 正在挑战我们对艺术和艺术家的传统认知。
总的来说,Botto 的出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 AI 在艺术领域的潜力,也引发了对艺术本质和创作者身份的深刻思考。或许,未来的艺术世界将不再局限于人类的手笔,而是由机器与人类共同创造的集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