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2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皮肤癌疫苗的开发带来新的突破。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该研究团队构建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模型,并成功鉴定出两种具有疫苗潜力的突变肿瘤蛋白——新抗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人员创建了 3D 模型,用于预测哪些新抗原能够有效激活 T 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这一发现发表在《癌症免疫治疗杂志》上,为肿瘤疫苗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团队负责人、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皮肤病学系主任 Karen Taraszka Hastings 博士指出:’ 开发肿瘤疫苗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于筛选合适的新抗原组合,以激发有效的 T 细胞反应。我们的研究旨在为这一过程提供更便捷的方法,特别是在突变数量庞大的皮肤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的治疗中。’
研究过程中,团队在小鼠模型中发现,两种新抗原能够显著激发 T 细胞的抗肿瘤反应,而正常肽则不具备这一特性。深入分析显示,虽然两种新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可见性相同,但其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团队发现,突变后的 Picalm 肽能够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结合,而正常肽则不能。相比之下,突变和正常的 Kars 肽均能与 MHC 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构建的 3D 模型显示,突变 Kars 肽在与 T 细胞受体接触的表面区域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这很可能是其能够激发 T 细胞反应的关键。
‘ 我们建议将 3D 结构建模作为筛选癌症疫苗候选新抗原的有效方法,这将显著提高疫苗的疗效,’Hastings 博士表示。她认为,这项技术不仅适用于皮肤癌和黑色素瘤的治疗,也可能对其他类型癌症的疫苗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亚利桑那大学首席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官 David Ebert 评价道:’ 人工智能在个性化癌症疫苗开发中的应用,展示了这项技术对癌症治疗的革命性影响。Hastings 博士的研究充分体现了亚利桑那大学在医学创新和患者护理方面的前瞻性。’
研究团队计划下一步将在人类肿瘤样本中验证他们的发现,为个性化癌症疫苗的开发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