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54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最近在《环球邮报》上读到一篇关于 AI 心理治疗师的文章,作者 Graham Isador 分享了他使用聊天机器人进行心理咨询的独特经历。随着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AI 心理治疗师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传统心理咨询往往价格昂贵且预约困难,而 AI 心理治疗师则提供了更便捷的解决方案。Graham 在文章中表示,虽然一开始觉得用 AI 做心理咨询有点奇怪,但实际体验却出乎意料地好。这种新型治疗方式让用户可以在完全私密的环境中敞开心扉,不必担心被评判。
然而,AI 心理治疗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思考。比如,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声音作为你的 AI 治疗师?过于机械化的声音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而太像真人的声音又可能产生 ’ 恐怖谷效应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报道,一位母亲认为 AI 聊天机器人间接导致了儿子的悲剧,这提醒我们 AI 技术确实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你对 AI 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感兴趣,可以关注《环球邮报》的 ’Machines Like Us’ 播客。这个节目经常探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话题,Samantha Edwards 撰写的 Lately 通讯也提供了许多独特的视角。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将各种事务交给 AI 处理,从写邮件到心理咨询。这究竟是进步还是值得深思的现象?这个话题或许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