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I抄袭检测:挑战与解决方案

7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78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 2023 年初,我第一次开始思考如何应对 AI 生成的抄袭问题。那段时间,全球对生成式 AI 的关注度急剧上升,仿佛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在谈论这些神奇的工具。

2023 年 AI 抄袭检测:挑战与解决方案

我记得当时我尝试了几种不同的 AI 检测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GPT- 2 输出检测器,它的准确率达到了 66%。到了 2023 年 10 月,我又增加了几个新的检测器,包括 GPTZero 和 ZeroGPT,虽然它们的名字相似,但功能却大不相同。到了 2024 年夏天,我又加入了 QuillBot 和 Originality.ai,还尝试了 Grammarly 的测试版检测器。

在这期间,我不得不多次移除 Writer.com 的 AI 内容检测器,因为它总是失败。但最近它似乎又恢复正常了,所以我再次把它加入了测试套件。

在重新运行所有测试后,我发现不同 AI 检测器的结果差异非常大。这让我意识到,检测 AI 生成的内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讨论抄袭问题时,Merriam-Webster 的定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虽然使用 AI 工具的人并没有直接窃取内容,但如果他们不明确指出这些文字是由 AI 生成的,那实际上就是在抄袭。

在这篇文章中,我特意请 ChatGPT 帮忙生成了一部分内容。我的文字是正常显示的,而 AI 生成的文字则是斜体的。在每个 AI 生成的部分之后,我都展示了检测器的结果。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GPT- 2 输出检测器对我的文字的检测结果是 99.98% 真实,而 Writer.com 的检测结果是 95% 人类生成内容。BrandWell AI 内容检测则通过了人类检测。

在讨论 ChatGPT 对教师和编辑的潜在问题时,我发现它生成的文本与人类写作非常相似,这使得识别抄袭变得更加困难。教师和编辑可能很难判断一段文本是由 ChatGPT 生成的还是由人类写作的。

总的来说,AI 生成的内容确实给抄袭检测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有些检测器表现不错,但整体来看,这个领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4-11-26转载自Zdnet,共计784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