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63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深入探索银河系深处及恒星形成机制的过程中,日本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深度学习模型,成功探测到了宇宙中的气泡状结构。由大阪市立大学领导的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仔细分析了从太空望远镜获取的大量数据,发现了尚未包含在现有天文数据库中的气泡状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日本天文学会会刊》上。
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与宇宙中的其他星系一样,存在主要由高质量恒星的诞生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气泡状结构。这些所谓的斯皮策气泡,为了解恒星形成和星系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大阪市立大学研究生院的学生西本新平和教授大西俊一与来自日本各地的科学家合作,开发了该深度学习模型。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数据,该模型通过 AI 图像识别技术,高效且准确地探测到了斯皮策气泡。他们还探测到了被认为是由超新星爆炸形成的壳状结构。
西本新平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仅可以对恒星形成进行详细研究,还可以对星系内爆炸事件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大西教授补充道:“未来,我们希望 AI 技术的进步能够加速对星系演化和恒星形成机制的阐明。”
在研究中,左侧图片展示了新探测到的气泡状结构,而右侧图片则展示了本研究和之前研究中探测到的气泡状结构。通过使用 8 μm(绿色)和 24 μm(红色)的波长,可以探测到由高质量恒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气泡结构。图片来源:大阪市立大学。
更多信息:西本新平等,《利用深度学习识别银河系内外的红外气泡》,《日本天文学会会刊》(2025 年)。DOI:10.1093/pasj/psa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