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5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国际劳工组织(ILO)近日推出了一项创新计划,旨在推动椰子产业的循环经济转型,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锡亚高等岛屿社区的经济地位,还使其成为菲律宾包容性、气候适应型增长的典范。
在超级台风“雷伊”(当地称为“奥黛特”)对锡亚高椰子农场造成严重破坏后,国际劳工组织积极参与了重建工作。如今,通过其“包容性、竞争性和负责任的数字菲律宾”(Digital-PINAS)计划,该组织在 2025 年马尼拉世界椰子大会上提出了椰子产业的转型愿景。
在会议上,国际劳工组织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和循环经济原则,将椰子产业从濒临消亡的边缘转变为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支柱。这一转型不仅有助于应对环境和社会挑战,还为椰子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机遇。
锡亚高等岛屿经济体中的小农椰子种植者仍然面临贫困、气候冲击和脆弱价值链的多重压力。尽管椰子种植覆盖了锡亚高一半以上的土地面积,但椰干仍然是主要产出,超过 80% 的副产品被浪费,导致收入低于贫困线。
与此同时,锡亚高的旅游业蓬勃发展,2023 年游客人数超过 529,000 人。然而,椰子社区从这一增长中获益甚微,凸显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一种适合岛屿的循环经济模式,旨在将椰子的每一部分都转化为价值。从初榨椰子油和肥皂到糖果、椰壳纤维、醋和环保产品,这种全椰方法为农民和企业家创造了多种收入来源。
此外,人工智能驱动的 SCORE 培训正在 Digital-PINAS 下试点,以帮助椰子产业的中小企业实现以下目标:
- 通过 5S、职业安全与健康(OSH)和质量保证工具实现运营专业化。
- 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的资源规划减少浪费。
- 加强与酒店、度假村和地方政府的本地采购联系。
- 为本地企业解锁数字营销和语言翻译。
德尔卡门镇拥有菲律宾最大的连续红树林,现已成为拉姆萨尔湿地,正在引领向循环椰子经济的转变。曾经的红树林砍伐者现在成为保护巡护员,而社区企业正在创造红木炭的环保替代品。
在 SCORE 培训和 Digital-PINAS 的支持下,锡亚高被定位为灯塔模式,展示了循环、人工智能驱动的经济如何在东南亚小岛上建立气候适应能力、包容性生计和可持续旅游业。
国际劳工组织邀请来自政府、私营部门和国际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合作,扩大这一模式。目标是将椰子和旅游业的参与者统一在一个共同的愿景下,即零废物、数字化的经济,赋予工人、农民、妇女和青年权力。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工人,而是赋予他们权力,”介绍中强调。这一转型不仅为锡亚高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全球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