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创造力:创意行业的未来与挑战

5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78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说实话,每次看到关于 AI 和创造力的讨论,我都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感受。作为一个在创意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人,这个话题总是让我既兴奋又焦虑。

记得去年,我的一位设计师朋友在深夜给我发消息,说他用 Midjourney 生成了 100 多张海报设计,只花了不到两小时。要知道,这在以前可能需要他加班一周。但兴奋过后,他又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我的价值在哪里?’

AI 与创造力:创意行业的未来与挑战

这让我想起了 1958 年的 Perceptron 项目。当时人们以为机器很快就能像人类一样思考,结果呢?它连最简单的逻辑问题都处理不好。现在想想,那些早期的 AI 研究者们是不是太天真了?但话说回来,谁又能预料到 60 多年后的今天,AI 已经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甚至能创作出让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我最近在整理工作室的时候,翻出了 2015 年的一些设计稿。那时候我们还在为如何快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而发愁,现在却要担心 AI 会不会抢走我们的饭碗。真是讽刺啊。

不过话说回来,AI 真的能完全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吗?我觉得未必。就拿我来说,每次创作时那种灵光乍现的瞬间,那种源于生活经历的独特视角,那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这些都是 AI 难以企及的。就像我常跟团队说的,AI 可以模仿,但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梵高的星空会让人感动得流泪。

当然,我也不会否认 AI 带来的便利。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助手,帮我们处理那些繁琐的重复性工作,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但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如何与 AI 共处,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

说到底,AI 终究只是工具。就像当年摄影术的出现并没有杀死绘画,反而催生了印象派一样,AI 的崛起也许会带来全新的艺术形式。谁知道呢?也许未来最抢手的不是会写代码的程序员,而是懂得如何与 AI 对话的创意总监。

所以,与其担心 AI 会不会扼杀创造力,不如想想如何让 AI 成为我们的创意伙伴。毕竟,真正的创新从来都不是来自恐惧,而是源于对未知的探索和热爱。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02-14转载自Zdnet,共计783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