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内容检测器大评测:如何有效反击AI抄袭行为?

5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21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 2025 年,距离生成式 AI 成为全球焦点仅三年,如何有效反击 AI 生成内容的抄袭行为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是对 2023 年 1 月关于 AI 内容检测器文章的全面更新版本。首次测试这些检测器时,三个可用检测器中最好的结果仅为 66% 的正确率。然而,最近的测试在 2025 年 2 月进行,使用了多达 10 个检测器,其中三个检测器获得了满分。短短几个月后,已有五个检测器宣称获得了满分。

在深入讨论之前,先明确抄袭的定义及其与当前问题的关联。根据 Merriam-Webster 的解释,抄袭是指“窃取并冒充他人观点或文字为己有;使用他人作品而不注明来源”。这一定义同样适用于 AI 生成的内容。尽管使用 Notion AI 或 ChatGPT 等 AI 工具的用户并未直接窃取内容,但如果未注明文字来源并声称为自己创作,仍然符合抄袭的定义。

2025 年 AI 内容检测器大评测:如何有效反击 AI 抄袭行为?

为了测试 AI 检测器的准确性,使用了五段文本,其中两段由人工撰写,三段由 ChatGPT 生成。每段文本分别输入检测器并记录结果。如果检测器判断正确,则认为测试通过;如果错误,则认为测试失败。当检测器提供百分比时,将超过 70% 的概率视为强概率,并作为检测器的答案。

在 10 个检测器上重新运行了五组测试,共计进行了 50 次独立测试。测试的检测器包括 BrandWell、Copyleaks、GPT-2 Output Detector、GPTZero、Grammarly、Monica、Originality.ai、QuillBot、Undetectable.ai、Writer.com 和 ZeroGPT。此次更新中新增了 Copyleaks 和 Monica,而 Writefull 的 GPT 检测器已停止服务,因此将其从测试中移除。

结果显示,五个检测器在所有测试中正确识别了人工和 AI 文本。为了确定是否存在明显的改进趋势,构建了一个图表,比较了五组测试随时间的变化。尽管增加了测试的检测器数量并更换了几个,但唯一一致的结果是,测试 5 在所有检测器和日期中都被可靠地识别为人工撰写。

未来将继续进行测试,希望可靠性能够持续上升。然而,尽管有一些满分成绩,但不建议仅依赖这些工具来验证人工撰写的内容。正如所示,非母语者的写作常被误判为 AI 生成。尽管本轮测试中手工制作的内容大多被判定为人工撰写,但一个检测器(GPTZero)表示无法确定,另一个(Copyleaks)则判定为 AI 生成。不同系统的结果差异巨大。

现在,按字母顺序逐一查看每个测试工具。

BrandWell AI 内容检测(准确率 40%)该工具最初由 AI 内容生成公司 Content at Scale 开发,后来迁移至 BrandWell.ai,这是一家专注于 AI 的营销服务公司的新名称。遗憾的是,其准确率较低。该工具无法判断测试 2 中的 AI 生成内容是否为人工撰写。

Copyleaks(准确率 80%)Copyleaks 的表现较为出色,准确率达到了 80%。尽管 AI 检测器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色,但在依赖这些工具的结果之前,仍需保持谨慎。

正文完
 0
admin-ga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5-07-15转载自Zdnet,共计1216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